首页 > 资讯列表 > 资讯详情
圣湘参与共探血源性传染病防控新策略!专家共识:核酸检测很重要!
分类: 学术交流>
|
2024-05-20
|
833次阅读
|
转载 https://mp.weixin.qq.com/s/mH_qZZHox1f52OZlQypGtw

5月18日,由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社主办的“助力2030年消灭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目标”高峰论坛“临床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防控交流会”举行,圣湘生物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血源性传染病防控新策略。

本次论坛汇集了全国输血科、临检中心、血液中心等输血领域专家50余位,并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输血科夏荣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血液安全与血清免疫学实验室王露楠主任、上海市血液研究所王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志成教授等业内权威专家讲者以及数十位研讨专家围绕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的病原体标志物筛查检测技术、防控策略、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夏荣主任在致辞中强调,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在中国和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因此,加强输血安全防控、预防经血传播疾病至关重要。希望本次会议的学术交流和研讨可共同助力实现“2030年消灭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目标”。

王露楠主任在专题报告中介绍了经血传播疾病病毒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策略,并分析了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特点和现有检测体系的问题,强调了核酸检测技术的高灵敏度和血清学方法的互补性。她表示,选择检测方法和策略需考虑技术特点及局限性,疾病流行及基因型别、变异的影响。从实验室质量管理角度看,需做好试剂性能验证和污染防控工作,确保可追踪、可溯源。最后,她期望优秀国产IVD企业推出量值溯源标准品及更高质量的血筛产品。

王迅教授在《血源性传染性疾病核酸检测的应用价值》专题报告中强调了隐匿性感染对输血安全的挑战,介绍了血站采用的血清学结合核酸检测策略。他表示,该策略可缩短抗体检测窗口期,提高检出率,以降低输血传播风险。血站建立的核酸检测平台对保护血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用于新发、再现传染病的筛查。

王志成教授分享了《乙丙艾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临床应用探索分享》报告,指出了医院筛查HBV、HCV、HIV的挑战。他表示,多数医院仅做血清学检测,未与血站核酸检测同步,增加了医疗纠纷风险。他建议参考相关标准,对特定人群进行核酸检测,采用先进技术筛查血源性传染病,提早发现感染者,保障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专题报告分享后,来自全国的13位专家就如何结合免疫学方法与核酸方法、核酸检测技术优先适用于哪些人群、提高临床筛查准确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各自分享了开展核酸检测技术的相关经验。

专家强调,采用核酸检测结合血清学技术筛查策略已成为保护临床血液安全的主要策略,但在推动专家共识、降低医保费用支出等方面仍大有可为,期待国内试剂生产企业能利用好企业的研发和创新硬实力,推动核酸检测技术在临床血源性传染病筛查的进一步发展。


圣湘生物坚持科技惠民初心,持续打造精品工程,在血液筛查领域八年磨一剑,重点打造出血液筛查整体解决方案。圣湘期待能够携手行业同仁,实现进口替代,用中国人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守护国人的血液安全,为我国国产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国家血液筛查事业、全球血液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本次论坛,不仅为输血领域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也为我们共同保护血液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相信在全球医学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2030年消灭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