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资讯详情
游泳回来就发烧?高烧近40℃!「毒王」腺病毒成“泳池刺客”——【小卓微课堂】
分类: 学术科普>
|
2024-08-06
|
59次阅读
|
转载 https://mp.weixin.qq.com/s/EZAKn_aAJe_gR1ZpCA5AnA

七八月份的天气,像个大烤炉一样又烤又闷,稍微动一动就全身汗,让人恨不得一天冲洗N次澡。此时,清清凉凉的游泳池或者水上乐园,就成了很多人避暑的第一选择。殊不知,这些潮湿的避暑胜地,也可能隐匿着致病“杀手”——腺病毒

进入暑假后,“腺病毒”这一名词频繁跃入公众眼帘,多个省份报告了“腺病毒感染病例急剧上升”的现象,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日前浙江省诸暨市中心医院在短短一个月内便确诊了超过700例病例,这一数字令人警醒。

腺病毒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此前都没听说过“腺病毒”,但腺病毒并不是什么新型的病毒,它早就存在了,而且每年夏天“腺病毒”都会和“游泳”绑定冲上热搜。


腺病毒的家族很“庞大”,包括7个亚属(A-G)至少116个型别。


不同类型的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不同部位,引发多种疾病。常见的有:



攻击呼吸道


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普通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


攻击消化道


引起消化道疾病(如腹泻、胃肠炎等)


攻击眼部


引起结膜炎


攻击泌尿系统


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腺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感染:

  • 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 接触传播: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

  • 粪口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

  • 水源性传播:另外还可以通过接触腺病毒污染的游泳池水,引起结膜炎。腺病毒感染后有什么临床表现?



    年龄特别小或免疫力低下孩子感染腺病毒后,可以引起人体的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眼结膜炎和胃肠道感染。腺病毒传染性强,常在封闭、拥挤的环境中传播,如学校、托幼机构、夏令营、泳池、新兵营中,虽然人人都可能被传染,但最多见的是5岁以下儿童,其中6个月-2岁的婴幼儿尤其容易感染。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天-21天,平均3天-8天。


    腺病毒感染为啥易在泳池爆发?



    这是因为,大多数腺病毒都可以在室温下稳定存活数周,即便是干燥无生命的表面,也可以存活7天至3 个月的时间。它们还可以在自来水、污水和海水中存活数周,这就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泳池人口相对集中,周围环境温暖、潮湿,某些缺乏阳光直射的室内游泳馆,非常适合腺病毒生存。腺病毒需要紫外线照射30分钟以上,或者使用含氯的消毒剂才能灭活。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当有腺病毒携带者或患者进入泳池后,池水就有可能造成腺病毒传播。游泳过程中,如果手接触到腺病毒,再去揉眼睛、鼻子、接触口腔,或者吞咽下已被排泄物污染的池水就有可能被腺病毒感染。



    出现症状需尽快检测

    腺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药,以预防为主。孩子在游泳后如出现发热、咳嗽、鼻塞、咽痛、结膜炎、腹泻、呕吐等症状,需尽快带孩子就医,早诊断,早干预,以免贻误病情。因为对婴幼儿或是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来说,感染后容易发展为重症,严重的可能引起肺炎,即腺病毒肺炎。


总结:核酸检测比传统的病毒培养和病毒抗原检测敏感性更高,在感染早期就可以进行病原体的精准诊断,尤其是呼吸道多病毒核酸检测,可以有效检测腺病毒混合感染情况,尽量避免“漏网之鱼”。同时,PCR不仅能够检测特定的腺病毒血清型别,而且结果不受病程及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特别适合于疾病早期或年幼、免疫功能低下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