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汽车圈讨论比较多的是宝马中国退出价格战。据悉宝马中国决定停止持续近一年的“降价保份额”。据爆料,因价格战导致门店亏损严重,宝马将从7月起,通过减少销售量来稳定价格,缓解门店的经营压力。对此,宝马中国方面表示,下半年在中国市场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
今年5月底,宝马给其经销商发函称,鉴于国内品牌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宝马决定给经销商多项补贴政策,包括新车销售、宝马金融、客户支持与服务、发展代理商和多个区域的二手车经营,旨在帮助经销商解决目前的困境,减轻经营压力。
以身入局,降价没有换销量显著增长。
宝马i3是宝马当前折价最高的车型之一,裸车价已相较 35.39 万元的指导价砍半,落地价从去年的25万左右降到20万元以内。宝马5系燃油版车型的起售价降至 31 万元左右,相当于打了七折。
数据显示,宝马2023年全年折扣率为17.66%,高于行业15.7%的平均水平。7月11日,宝马集团正式公布2024上半年销量数据:全球共交付1213359辆新车(含宝马、MINI、劳斯莱斯),同比下降0.1%。其中,宝马品牌全球共交付1,096,486辆新车,同比增长2.3%。同时,上半年宝马在华累计卖出37.6万辆车,同比下滑4%。
不论是下滑的新车交付量,还是放缓的增长率,都暴露出用价格换市场的艰难。在宝马看来,降价策略无疑会对品牌价值损失较大,所以此前便有人预测豪华品牌退出价格战只是时间问题。
奔驰也是如此,上半年在中国的销售同比下降将近6%,其中,奔驰E级、奔驰C级车型的起售价较指导价均低10万元左右。
低价内卷何时休?调侃道:再不努力就只能买BBA了。
4月份,小米SU7的上市引发行业“鲶鱼效应”。小鹏、问界、极氪、一汽丰田、奇瑞、吉利、蔚来等车企纷纷推出降价、限时权益、置换补贴等优惠。
回到IVD,行业鲇鱼可能是之前某司的一纸降价函,让PCR试剂来到了10元时代,我们不排除这或许带着国企的社会责任而来,但随着近期公布的半年报看,结果似乎并不如人意,低价竞争并没有换来业绩的提升。
据公众号体外诊断观察统计,截止到7月12日晚,69家企业中有10家已发布2024年半年度预告,仅三家实现正增长。而2023年的68家国产IVD上市企业中,年报显示净利润保持上涨的仅有17家,占比仅25%。
如今行业面临的挑战是口罩事件以来最困难的,宏观上,行业泡沫经过这几年已经消化完,一二级市场对行业保持冷静;冷静期再叠加行业集采、医疗ff、医保控费等政策,行业竞争加剧,本就同质化严重的领域,杀伤力可见一斑!
医疗是个慢行业,一个产品从立项到落地再入市形成良好的反馈通常需要5-8年时间甚至更长,行业周期长,决定了低价竞争的持续性并不可行,不像消费级领域,短期的降价调整会刺激一大波消费。
行业鲇鱼需要正循环,价格战要不得
市场的反馈用脚证明了低价救不了无序的市场竞争。层出不穷的一块钱流水线中标,甚者一分钱中标等实则是破坏行业正常生态,有贬品牌形象。这一点宝马看清了,品牌是它的根本,姑且不讨论退出价格战的实际意义 如何,因为品牌价值的损失是多少钱都挽不回的,不管你是10块钱还是一块钱还是一分钱,这般鲇鱼,我们要不得!
所以一条优秀的行业鲇鱼应该具备什么品质?
小编认为注重产品质量是根本,带着经销商合作伙伴赚钱是可持续发展之道。但是绝不是通过低价去刺激竞争对手的神经,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极其愚蠢!比如分子POC领域,天天喊着对标某沛,也不见得影响人家一个小蓝盒卖三四百,低价竞争并没有影响人家的业务。相反,行业很多搞出来的所谓“价低质优”产品,多半是讲故事,要割你韭菜,骗钱的玩意!
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躬身入局,做个行业贡献者,你能推出比肩小蓝盒般的产品性能,并且价格还低的产品,那才是真鲇鱼,真NB!
再比如发光领域,机器+试剂的系统,多半是个封闭体系,如何优化两者的最佳性能,是研发人员要考虑的,拿来主义是毒瘤。有这个心思想着如何低价中标,不如好好改进下工艺,优化下原料,提升下产品精密度等性能。不然既没有上游优势又没有仪器精密制造能力的你如何和正规军PK?唯有推出更低的价格,喊着无关痛痒的参数,所谓提炼的“卖点”来拉低行业门槛罢了。
做一条行业优秀的鲇鱼,减少无序的低价竞争,净化行业环境,IVD人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