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资讯详情
小迪科普 | 阳性血培养快速药敏试验流程及解释标准
分类: 学术科普>
|
2024-07-02
|
13次阅读
|
转载 https://mp.weixin.qq.com/s/-PjeZtKI7RNhg5NzsPwmEg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临床上重症感染性疾病之一,且通常病情危急。早期准确启动抗菌药物治疗是挽救BSI 患者的关键[1],同时也对患者的预后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2]。接受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与BSI患者死亡率增加独立相关,据估计,经验性治疗不当的患者在第14天时死亡的概率与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对比,增加了 2 倍[3]。因此尽早针对 BSI 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4‑5]

目前血培养仍是 BSI相关诊断的金标准,而血培养报阳后病原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常规耗时约2~3 d时间[6]。如通过MALDI-TOF 快速鉴定病原菌,阳性血培养肉汤直接进行药敏试验,减少细菌固体培养基增菌步骤,可从整体上缩短药敏报告时间18-24小时,向临床提供一份含初步鉴定结果及快速药敏结果的二级报告。

欧洲药敏试验委员会(EUCAST)和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于 2019 年和 2021 年分别发布了针对阳性血培养快速药敏实验方案,将阳性血培养快速药敏测试标准化。


现为大家详细解读2023年 EUCAST RAST v6.1、2024年 CLSI M100 ed34阳性血培养快速药敏试验方案及解释标准。





心得

Thoughts


1.  意义重大

血培养快速药敏实验对于临床脓毒血症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可能挽救病人生命,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在此领域摸索和规范化,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感染病诊断能力和用药指导能力。


2. 熟读相应SOP文件

实验室在启动血培养 RAST 临床流程前务必要仔细阅读相应的 SOP 文件,因为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虽然药敏平板和接种量相似,但 EUCAST 和 CLSI 的药敏纸片含量以及选用的折点是有差异的,因此实验室务必在开展 RAST 检测前了解这些差异以确保操作和报告的准确性。


3. 建立快速鉴定病原菌方法

无论是 EUCAST 还是 CLSI 的血培养快速药敏指南,都要求实验室在报告药敏前鉴定出致病菌,这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出了较高要求。大部分临床常见血流感染菌接种至血平板上 35°C 孵育后 4-8 h 可以有少量肉眼可见的生长,因此拥有 MALDI-TOF 的实验室,建议建立流程进行快速质谱检测;没有 MALDI-TOF 的实验室也应建立其他快速鉴定病原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