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资讯详情
PG和G-17不建议在胃癌筛查中应用吗?
分类: 学术科普>
|
2024-06-25
|
12次阅读
|
转载 https://mp.weixin.qq.com/s/Mgl8a28A22_aXbRp0uQNlw

6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的通知,其中提到不建议将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检测或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等检测单独用于胃癌筛[1]






对于卫健委提到的不建议将PG、G-17单独用于胃癌筛查,我们如何理解这“单独”一词呢?


PG反应的是胃体和胃窦黏膜的外分泌功能,当胃黏膜出现萎缩时,血清PGⅠ的水平及PGⅠ与PGⅡ比值(pep-sinogen ratio,PGR)可能会降低;G-17是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重要敏感指标,可提示胃窦黏膜萎缩或异常增殖状况。单凭这两个血清学标志物,并不能确认是否是胃癌,而是应该联合其他的指标,提示胃癌发生的风险。


在胃癌诊断领域中,胃镜检查是“金标准”,日本、韩国等胃癌高发国家曾尝试将胃镜应用于胃癌筛查,但受限于普通人群的参与度较低以及医疗资源的不足,同时,也无法覆盖全体人群的胃癌普查需求,此尝试未能实[2]所以,我们需要对目标人群进行危险分层,并给予不同的胃镜检查建议。



在卫健委发布的《胃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中提到,根据血清 PG 检测和HP抗体检测结果对胃癌患病风险进行分层,并决定进一步检查策略[3]


在《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4]等多篇指南共识中都提到了,PGⅠ、PGⅡ、PGR、G-17可用于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但不建议单独应用。PG、G-17、MG7-Ag和血清Hp-Ag等联合检测,配合评分系统或有利于胃癌的精准筛查。根据我国国情推荐5个与胃癌发生最相关因素(年龄、性别、HP抗体、PG、G-17)为基础的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表1) 。该评分系统将接受筛查的人群罹患胃癌的风险分为高危、中危、低危3级,可使胃癌筛查的效能显著提高。基于国内外胃癌筛查方案,结合我国国情,推荐早期胃癌筛查流程如下。


我国人口基数大,如果依靠内镜筛查胃癌,难度较大。通过血清PG、G-17等指标的联合检测,能对胃癌风险进行精准分层,为不同人群提供相应的胃镜检查建议,对于高风险群体,需要较频繁的胃镜检查以早期发现胃癌;而对于低风险群体,则建议进行定期的随访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和患者的心理压力。
亚辉龙采用的吖啶酯直接化学发光法为胃癌早期筛查提供了一种安全、经济且有效的手段,相比于其他方法学,亚辉龙的化学发光法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 速度快: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使用,使得从样本加入到结果输出的时间大大缩短,适合大规模人群的快速筛查。
  • 操作便捷:简化的操作流程,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减少了操作错误的可能。
  • 不受人工干扰:自动化的检测过程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 原始管上机:直接使用原始采血管进行检测,省去了样本转移的步骤,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样本污染的风险。
  • 一管血多指标检测:能够同时检测血清PG、G-17等多项指标,为胃癌风险的精准分层提供了更多维度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亚辉龙的吖啶酯直接化学发光法在胃癌早筛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特别是在实现大规模人群的危险分层方面,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且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