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泻经常伴随呕吐、发热、肚子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调,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是慢性腹泻,还可能引发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就医,找出原因,对症治疗。
01
宝宝反复腹泻,警惕IBD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IBD患者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IBD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
IBD在我国曾经属于少见疾病,但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该病好发于青少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目前IBD无法治愈,早期发现可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
02
钙卫蛋白-IBD诊断的“新哨兵”
钙卫蛋白是一种源自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钙结合蛋白。在许多炎症并发情况下,钙卫蛋白水平上升,可作为急性炎性细胞活化的标志物[1]。
钙卫蛋白晶体结构
粪便钙卫蛋白可以作为IBD与肠易激综合征(IBS)、肠道其他感染性炎症鉴别的指标之一。临床上导致腹痛、腹泻的疾病很多,但一部分属于肠道功能性疾病,如IBS等,功能性疾病肠道黏膜一般没有炎症反应,所以粪便钙卫蛋白水平通常不会升高。
03
钙卫蛋白-指南共识推荐
2021年世界急诊外科协会(The World Society of Emergency Surgery,WSES)联合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AAST)发布了《IBD急诊管理指南》。
推荐意见:在急诊情况下,通过以下实验室指标来评估CD或UC的活动性: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CRP、ESR,血清电解质,肝酶谱,白蛋白,肾功能和粪便钙卫蛋白。如果条件允许,还要进行血培养、粪便培养和艰难梭菌毒素检测排除传染性疾病(基于中等证据水平的强烈建议,1B)。
201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营养学组联合发布的《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给出了儿童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流程。针对疑似IBD的患儿建议进行粪便钙卫蛋白的检测。
04
钙卫蛋白在儿科IBD中的研究
在诊断炎症性肠病的研究中发现,与其他生化指标相比,钙卫蛋白优于CRP、白蛋白、ESR、白细胞计数等传统指标[2],有研究显示,钙卫蛋白检测在IBD患儿中的诊断准确性甚至高于成人[3]。
钙卫蛋白预测IBD的ROC曲线
钙卫蛋白检测不仅为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也可评价疾病严重程度,评价药物疗效,监测疾病是否复发。
在鉴别儿童肠道感染性腹泻原因分析中发现,钙卫蛋白可以有效区分细菌或病毒性感染[4]。
细菌性腹泻患者其粪便钙卫蛋白浓度中位数和范围可达754(252-1246)μg/g,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钙卫蛋白浓度中位数和范围则为89(11-426)μg/g;儿童腹泻的严重程度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随着腹泻轻、中、重度的不同,钙卫蛋白水平可由几十升高至几百甚至过千。
05
钙卫蛋白优势
(1)含量稳定,不易分解
钙卫蛋白主要由肠道中性粒细胞释放,并且钙卫蛋白具有耐酶、抗微生物的特性,不容易被分解;
(2)升高明显,无性别差异
肠道出现炎症时血浆和粪便中钙卫蛋白含量均可升高,尤其在粪便中,约是血浆中含量的6倍[5],并且不存在性别差异;
(3)取材方便、无创
取材方便、无创,更易接受,减少检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