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资讯详情
肝功集采三问
分类: 国家政策>
|
2025-05-06
|
13次阅读
|
转载 https://mp.weixin.qq.com/s/_xOrGNivdvOTSS0oapsSsQ

4月25日,江西医保局发布消息,关于征求《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延期采购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截止时间是4月30日,相信很多企业已经提交。


其实在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前,江西医保局已经牵头召开了企业座谈会,针对肝功延期采购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计划公布。

今天我们聊聊关于生化试剂集采相关的问题。

报量完成情况

我想这个问题大家都比较关心,所谓带量采购,就是量价匹配。尽管IVD的带量采购本身就是降价不带量,但联盟承诺分配给企业的采购量,在第一个采购周期结束的时候,是应该公布一下。

因为这关系到下一个采购周期的报量,也关系到量和价格的关联关系。当然,在座谈会的时候,江西医保局公布了本省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完成情况:
肝功第一年
毫升组协议采购量4348万,实际采购量4879万,完成112%
测试组协议采购量3154万,实际采购量4366万,完成126.4%

肝功第二年:按时间进度为75%
毫升组协议采购量3536万,实际采购量3278万,完成92.7%
测试组协议采购量3460万,实际采购量4319万,完成124%

但这些只是宏观层面,具体每个厂家产品、不同品规报量和完成情况到底如何,我想不应该成为一笔糊涂账。而且这只是江西省一个省的情况,联盟其他省份执行到底如何,也没有具体回复,只讲到本省情况。

这是联盟采购,不仅仅是江西医保局的事情。当时的文件明确:采购周期内,医疗机构应优先使用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并确保完成协议采购量。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线下采购非中选产品的情况,也应该公布。否则延期进行报量,和实际执行没有关系,报量的意义又何在。

当然,每个省份对于集采产品和非集采产品的采购有相应的约定,但是否完成,或者线下采购量是否合理,谁也不知道。

未中选产品增补规则

相信这一条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早在座谈会的时候,其实已经放出风来了。既往有集采中选价的企业,参考联盟带量采购中选价,既往无集采中选价的企业,既未参与江西医保局牵头的23省联,也未参与京津冀3+N联盟。仍然按当时的最高有效申报价的0.6倍进行约束,实际上会产生最高中选价格。

这里面有个悖论,就是如果江西肝功未中选或未参与,可以理解,毕竟第一次联盟采购,规则不熟悉,掉标或弃标情有可原。

但京津冀的3+N联盟,也没有参与,或者未中选(掉标企业也是一大堆),这就不是单纯不熟悉规则的问题。

如企业未参与任何联盟集采,说明该企业重点不在这里,或者准备放弃这块市场,是一种对集采的消极行为,也可以说是对抗行为。

而对于这样的企业,联盟给出的增补条件,是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的0.6倍进行增补。

好熟悉的措辞,这是A组拟中选规则二的定义:按“拟中选规则一”未能中选的 A 组企业,承诺向全联盟供应产品且其申报价格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格 0.6 倍,增补为拟中选企业。

而A组企业的定义:按医疗机构意向采购量从多到少依次排序,承诺满足全联盟地区全部采购需求且全联盟累计意向采购量前70%或任一联盟省份累计意向采购量前70%的企业进入A组,其他企业进入B组。

一家不愿意参与任何联盟带量采购的企业(当然理论上也存在新获得注册证的企业,但似乎不存在),给出增补中选价格是带量采购的最高价,也高出当时A组中选的最高价格。

可以不联动平台挂网的最低价,但似乎也没必要是最高价吧。

这样的规则,不知道A组中选企业作何感想?当然,如果这些目标企业,仍然不来参与,联盟采购办公室又作何感想?

未中选产品增补规则

相信这一条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早在座谈会的时候,其实已经放出风来了。既往有集采中选价的企业,参考联盟带量采购中选价,既往无集采中选价的企业,既未参与江西医保局牵头的23省联,也未参与京津冀3+N联盟。仍然按当时的最高有效申报价的0.6倍进行约束,实际上会产生最高中选价格。

这里面有个悖论,就是如果江西肝功未中选或未参与,可以理解,毕竟第一次联盟采购,规则不熟悉,掉标或弃标情有可原。

但京津冀的3+N联盟,也没有参与,或者未中选(掉标企业也是一大堆),这就不是单纯不熟悉规则的问题。

如企业未参与任何联盟集采,说明该企业重点不在这里,或者准备放弃这块市场,是一种对集采的消极行为,也可以说是对抗行为。

而对于这样的企业,联盟给出的增补条件,是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的0.6倍进行增补。

好熟悉的措辞,这是A组拟中选规则二的定义:按“拟中选规则一”未能中选的 A 组企业,承诺向全联盟供应产品且其申报价格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格 0.6 倍,增补为拟中选企业。

而A组企业的定义:按医疗机构意向采购量从多到少依次排序,承诺满足全联盟地区全部采购需求且全联盟累计意向采购量前70%或任一联盟省份累计意向采购量前70%的企业进入A组,其他企业进入B组。

一家不愿意参与任何联盟带量采购的企业(当然理论上也存在新获得注册证的企业,但似乎不存在),给出增补中选价格是带量采购的最高价,也高出当时A组中选的最高价格。

可以不联动平台挂网的最低价,但似乎也没必要是最高价吧。

这样的规则,不知道A组中选企业作何感想?当然,如果这些目标企业,仍然不来参与,联盟采购办公室又作何感想?

解决设备问题

由于生化试剂的特殊性,在第一次带量采购中,就区分了封闭和开放的规则。但整体来讲,生化平台属于开放平台,这不取决于试剂,而是取决于仪器。

就像当时设置毫升和测试包装一样,毫升和测试之间,不能用一个换算公式解决两个单位之间的问题一样。

生化试剂带量采购后,在执行阶段,我想每个厂家都遇到这样的问题:

报量A司的产品,但由于平台更换,需要采购B司的试剂;
相关资讯推荐
海菲商城小程序
海菲商城小程序

资质证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闽)-非经营性-2018-0006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闽厦食监械经营许可证201400009号
医疗器械备案凭证闽厦食监械经营备20140082号

备案号

ICP案号闽ICP备17024598号-2
公安备案号35021102000394

证照信息

海菲经营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