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及最大的免疫器官,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人一生中摄入的食物都要经由肠道处理,吸收99%营养物质,并排出80%以上的毒素[1]。因此,肠道也被称为是人体的“加油站”和“排污厂”。
然而,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以及诸多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损害肠道健康,甚至发展为更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大肠癌,亦称结直肠癌(CRC)。
CRC发病率呈上升
及年轻化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CRC是第3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2大原因[2]。在中国,最新恶性肿瘤流行数据显示,CRC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已跃居第2位,且尚在逐年上升[3],给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过往研究结果表明[4],90%以上的CRC均发生于50岁以后的中老年患者。然而,近年随着诊断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年轻群体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现CRC在青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不断升高[5],呈现年轻化趋势。
为何中国CRC负担重?
中国CRC癌症之所以负担严重,总体生存率较低,最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大多数CRC患者首诊时已是中晚期,早诊率仅10%左右[6]。晚期患者诊断比例的增加,给中国CRC的防控带来了重大挑战。因此,提高CRC早诊率,是改善目前中国CRC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降低CRC负担的关键步骤。
早筛早诊,防病于未然
CRC虽然是一种恶性肿瘤,但通过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提高CRC治愈率和生存率。目前,一些CRC高发国家通过提高民众的筛查率,降低了发病率[8]。而选择适当的筛查方法以及遵循筛查指南,是保护健康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