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子痫前期日是由子痫前期基金会等多个国际组织发起的,旨在向大众宣传子痫前期及其危害和防治的节日。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为了提高公众对子痫前期的认识,鼓励孕妇尽早发现症状并及时就医,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全球孕妇保健组织将每年的5月22日定为世界子痫前期日,以引起公众对这一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今年(2024年)是第八个“世界子痫前期日”,主题是“预测、预防、致胜”,强调了预测和预防在战胜子痫前期中的重要作用。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又称先兆子痫,是指妊娠前血压正常,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伴有尿蛋白或伴有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母体重要器官或系统以及胎盘–胎儿的病理改变(如子痫、HELLP(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降低)综合征、胎盘早剥和胎儿生长受限)。PE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也是导致全球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率为2%~5%,严重威胁母儿健康。
PE是产科综合征,病因复杂,涉及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等。
PE的发生往往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妊娠早期胎盘发育不良及功能异常,第二阶段为母体出现PE的表现。由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其他母体因素的影响,妊娠滋养细胞侵入异常,使得子宫螺旋动脉重构不足,造成母体血管狭窄,从而出现胎盘灌注不足。胎盘在缺血状态下氧化应激释放出一系列可溶性物质进入母体血液,破坏母体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造成母体全身炎症反应,出现高血压、蛋白尿、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症状、肺水肿、凝血功能异常等多器官功能受累表现,增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甚至胎死宫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