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重症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围绕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涉及大批医疗器械的配置与升级。
《意见》提出,到2025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包括综合ICU床位和专科ICU床位)达到15张/10万人,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0张/10万人。到2027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8张/10万人,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2张/10万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资源有效扩容,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专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01
优先支持重症医学设备配置
医疗机构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关键看重症医学科(ICU)。重症医学科是与“死神”抢时间和抢生命的临床学科,是所有重症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重症医学的救治水平,是整个医院综合医疗能力的体现。
二级以上医院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
《意见》提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应当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二级以上传染病、儿童专科医院应当建设重症监护病房,按标准新增一批重症医学科床位,满足大规模紧急救治需求。
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专科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并申请增加诊疗科目。
提升县域内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
“千县工程”方针下,《意见》指出需要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到2025年末,力争每个县域至少1家医院重症医学科能力水平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推动一批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能力水平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水平。
优先支持配备ECMO等设备
国家、省、市(县)层面分别支持一定数量重症医学相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床位、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提升对呼吸、循环等重要系统功能监测和生命支持治疗能力。
《意见》提出,以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牵头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急危重症识别、处置和转诊能力。
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里要安排重症医学医护人员,并配ECMO(体外膜肺氧合)、监护仪等设备以及必要的便携设备。
02
凝血市场加速扩容
我国重症救治设备缺口庞大,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2年12月25日,国内重症医学床位共配有血液透析单元16.7万个,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CRRT)2.14万台,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2600余台,基层相关设备需求得不到满足。
ECMO凝血检测需求激发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分析,未来,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逐步推进,ECMO临床应用将进一步拓展,广泛应用于患者由基层医院向区域医疗中心的转诊等场景,为危急患者提供生命支持,配置市场庞大。
而ECMO辅助期间血液处于一种持续高凝状态,血栓栓塞发生率高达20%,所以能预防凝血的“肝素”在ECMO的抗凝中十分重要,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即ACT,是目前国内外在临床血液体外循环手术时,检测血凝时间的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通过ACT值的测定,可以确定血液所需肝素抗凝及鱼精蛋白拮抗的剂量,是确保体外生命/器官支持等手术安全和成功的有效手段之一。
ACT检测肝素具有精确性、灵敏性,操作简单、方便,每次检测用时短,随时严密监测,避免因患者个体差异、医生临床经验不足而引起的出血;
因其通常在床旁进行,可及时有效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实用且简便可行,在重症医学科中具有重要检测意义,得到国家认可。
其他体外生命/器官支持技术配置需求
除了ECMO,其他体外生命/器官支持技术,包括肾脏替代疗法(CRRT)、人工肝、血液净化等,同样需要适宜强度的抗凝,并动态监测,因此对于急诊抢救室及EICU,凝血POCT的配备具有一定实际价值。
ACT临床应用
体外循环监测肝素抗凝效能的优秀指标
指导术中、体外循环及溶梗治疗肝素使用,评估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患者出血风险
在血液净化过程中使用的抗凝剂中,当以肝素、枸橼酸钠为抗凝剂时,要维持ACT至治疗前的1.5-2.5倍
CRRT治疗过程中,定时ACT监测能够帮助个体化抗凝治疗效果的实现,减少出血并发症,提高治疗安全性。
分级诊疗政策和新基建热潮的持续推动下,重症设备市场的扩容下沉已成必然。鉴于ECMO、血液净化、CRRT等体外生命/器官支持技术在重症领域的重要作用,设备配置需求必然暴增,ACT这一成熟且简单的凝血检测指标市场扩容速率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