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资讯详情
检验项目统一收费,正在路上.....
分类: 国家政策>
|
2025-04-28
|
14次阅读
|
转载 https://mp.weixin.qq.com/s/4RwS6hbLIbcvkZTuzV5X4A

对于体外诊断行业来说,检验项目统一收费将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大事件。

目前,国家医保局正组织专家编制出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以指导各地统一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按照医保局规划,2025年第三季度前,各省做好落地


如果全国常规检验项目按照此前肿瘤标志物、糖化等项目统一收费,将进一步重塑体外诊断行业全盘的价格体系。

今年2月份,中纪委官网发布题为《聚焦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跟进监督 促进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统一规范》的头条文章)。


据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价格水平实行属地管理,省际间项目数量差异大、标准化程度低,各省价格项目数量在5000项至2万余项不等,“同名不同项、同项不同价”等问题比较突出既不利于医疗服务价格规范管理监督,也不适应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现实需求。

针对上述情况,驻国家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通过访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跟进监督,推动国家医保局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原则,出台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促进医疗服务价格水平省际间和省域内的相对均衡。

过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化程度不足,为医疗腐败滋生出可操作空间。基于项目指南的硬性约束,临床诊疗中的费用模糊地带将逐渐明晰。

去年下半年,国家医保局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治理上动作不断。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发布20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覆盖综合、检查、中医三大类医疗服务项目。

按照国家医保局规划,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以“三步”推进:2024年底,编制好覆盖大部分学科领域的立项指南,基本完成顶层设计;2025年第三季度前,各省做好落地各地试运行2-3年之后,适时推出新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目录

围绕医疗服务的价格治理也在同步推进,国家医保局已于近期先后开展两批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工作。

中纪委文章中也提到,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检查多、检查贵问题,国家医保局运用大数据分析排查量大、价高、区域价格差异大、群众负担重的项目价格,分批推动高价省份下调价格,涉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影像检查等21个项目,减轻群众负担。

耗材集采模式同步升级

针对医疗服务价格的规范治理,与近年诸多医改举措紧密相关。

国家医保局此前发文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医保局将根据检查设备、检验试剂采购成本下降情况,分批开展检查检验价格规范治理。

可见,耗材集采的成果将与医疗服务价格治理直接挂钩。此前,安徽省肿瘤标志物试剂集采与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联动之后,7个肿瘤标志物试剂集采中选价与降价后的检测收费价格之比为27%。

此外,伴随集采与服务价格治理并行,新型集采模式也应运而出。

2024年江苏推出全国首次“医疗服务集采”,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开展带量采购,集采投标主体皆为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全省医疗机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项目收费将降至每人份600元左右,与集采前相比,降幅约50%。

江苏之后,浙江也开始推动NIPT带量集采。

深圳也正在启动医疗服务价格与集采联动调研(详见下图),最终形成的数据结论预计也将对其后续开展集采的品类选择、价格设定等产生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医疗服务价格治理并不是唯低价、唯降价。

根据国家医保局介绍,以单项价格全国中位价、平均价或第一价区次低价的低值作为目标价,督促降低设备耗材偏高的采购成本,下调项目价格至目标价附近。现行价格水平低于目标价格的,暂不调整价格。价格水平确实偏低的,可在后续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中参考治理目标要求适当调整。

国家医保局举办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首场解读直播中也提到,在立项指南编制中,国家医保局不仅考虑对存量项目的整合,也特别关注对增量技术的兼容。

中纪委在文章中提到,要深入了解价格形成、动态调整、项目管理等机制的改革推进情况,以下看上查摆问题。

基于多部门协同发力,国内医疗服务项目将步入新价格周期,耗材集采的能效发挥也将更为精准。依托规范的指标化严管,虚高、重复的诊疗费用将被压缩,在打击医疗腐败的同时,也为临床急需和高技术附加值的医疗服务项目、药品耗材等腾出更多支付空间。

2021年8月3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就联合印发了《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在河北唐山、江苏苏州、福建厦门、江西赣州、四川乐山5个城市,通过3至5年的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验。到2025年,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