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资讯详情
政策解读 | 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标准发布,医疗资源下沉助力乡村振兴(附标准内容)
分类: 国家政策>
|
2025-04-24
|
11次阅读
|
转载 https://mp.weixin.qq.com/s/yPl7_FvbOQZPn9PlfygQaQ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此前,国家卫健委已陆续发布《县级综合医院

    此前,国家卫健委已陆续发布《县级综合医院设备配置标准》和《手术室医学装备配置标准》两项配置标准。《标准》与前者的指导原则基本一致,旨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夯实分级诊疗体系基础,让广大乡镇居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关阅读:《政策解读 | 县级综合医院设备配置标准发布,加速县域医疗提标扩能》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拟选建一批中心卫生院,要求其承担区域预防、保健和医疗技术指导功能,打破同质化竞争僵局,医疗服务能力向二级医院靠拢;《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和《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参考标准》明确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及建设标准和中心乡镇卫生院的遴选条件。

2、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2025年是《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的关键一年。乡镇卫生院作为公共医疗服务的第一站,在县域医共体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其便利性和可及性,往往承担首诊、首疗的关键环节。但目前乡镇卫生院面临着人才流失、药物不全和设备老旧缺失等一系列客观问题,导致医疗服务难以保障,患者加速流失,恶性循环不断加剧。加强乡镇诊疗能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乡村的重要保障。这不仅是医疗资源分配的问题,更是乡村振兴面临的一大难题。

《标准》原则及意义


《标准》规定了乡镇卫生院医用装备(不含中医药服务装备)配置的基本原则、分类品目及数量,街道卫生院配置医用装备可参照执行。但《标准》不适用于乡镇卫生院准入相关要求,只对装备配置品类进行规范,医用装备准入仍需对卫生院实力等进行综合评估,配置数量更加灵活。

《标准》中的乡镇卫生院是指:在乡镇设置、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院,包括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其配置规模数量未按《县级综合医院设备配置标准》中的床位数规模设置,而是只提出品类,以满足不同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的差异化需求。

      《标准》的三项配置原则如下:

     (1)医用装备配置应与当地服务人口健康需求相适应。

     (2)医用装备配置应与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规模和服务量相适应。

     (3)医用装备配置应科学合理、集中管理使用,除专用医用装备外,通用医用装备统一管理,提高使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上述原则与《县级综合医院设备配置标准》配置原则基本一致,但强调了与“当地服务人口”和“功能定位”的适应性,在保障乡镇卫生院所需服务能力的同时,限制资源过度配置,避免浪费。另外,乡镇卫生院不涉及大型医用装备的配置。

《标准》分类及配置

 《标准》将医用装备分为开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时普遍使用的通用医用装备和开展专科医疗服务需求时使用的专用医用装备。22类通用医用装备均为基本品目,而在115类专用医用装备中有70类为基本品类,其余45类为推荐品目,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功能所需。

      特别地,推荐品目中的X 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仅在达到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根据《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推荐配置。

 专用医用装备按专用科室划分,分为急诊(抢救)室、内(儿)科、外科、口腔科、康复医疗科、眼耳鼻喉科/五官科、妇(产)科、全科医疗科、血液透析科、皮肤科、检验科、公共卫生科/预防保健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麻醉科、放射科和其他类别共16类。每类医用装备根据科室需求和服务能力进行细化配置。

      上述规定与《县级综合医院设备配置标准》相比,《标准》的医用装备品类数量仅有其一半不到,专用科室也进行了合并和简化,明确了两级诊疗单位的装备配置差距。《标准》并没有明确给出配置数量,只要求契合乡镇卫生院规模、主要业务和服务需求配置,充分保留了乡镇卫生院装备配置的灵活性。

《标准》所带来的行业影响

1、市场采购需求大幅增长

      根据公开调研的数据,2025年乡镇卫生院建设需求激增,一季度国内乡镇卫生院市场规模同比大幅增长近60%。《标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前,在二季度和三季度的过渡期中有望推动乡镇卫生院的采购需求达到新高。


2020—2025年Q1国内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采购规模及同比变化

2、有力推动乡镇卫生院发展

      医用装备标准化能够促进人才回流和诊疗服务能力提升,进而促进患者回流,实现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正向循环。目前,超75%的乡镇卫生院能力已达到基本标准,预计将在2025年年底提高占比到90%以上。

3、国产装备发展面临新机遇

      除常规通用装备以外,具有远程诊疗和信息交互特点的医用装备会更加契合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需求。数字化、联网化、标准化的医用装备能够实现县域医共体协同诊疗需求,实现“乡检查、县诊断”的新协同诊疗模式。适应基层诊疗新模式、高性价比的中高端医疗设备有望在本轮医用装备配置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国产设备替代及发展是一个新的机遇。

4、医工队伍建设面临新课题

      除少数规模较大的乡村卫生院外,大部分乡村卫生院由于受到其规模限制,缺少专业的医工团队,医用装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基本由医护兼任。依托县域医共体,开展县级或市级医工力量共享协调,开展远程装备诊断、定期到点维护等工作模式,对基层医用装备管理进行指导和协助。医用装备管理面临医工人才短缺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加强医工人才配备和培养是各级医疗机构面临的新课题。

结   语

      《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通过科学配置医疗设备、强化资源适配性,该政策不仅为乡镇卫生院注入发展动能,更将有效破解基层医疗资源不均、服务能力不足的难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标准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医用装备升级有望带动人才与患者的双向回流,推动“乡检查、县诊断”的协同模式普及,进一步夯实分级诊疗基础。

      面对医用装备配置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医用人才配备和培养是各级管理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和考虑的问题,也是全面提升医用装备使用效能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未来,随着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深化、医用装备提档升级和远程诊疗技术的应用,乡镇卫生院将逐步成为乡村健康保障的核心枢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让基层群众真正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有保障”的健康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