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资讯详情
近10万!5月全国报告百日咳病例激增,为去年同期73倍!——呼吸道流行病毒解析(三)
分类: 学术科普>
|
2024-07-12
|
19次阅读
|
转载 https://mp.weixin.qq.com/s/dSb_f0Q-AqhJ1F682XixGw
全国法定传染病概况


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了2024年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报告显示,2024年5月,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227286例,死亡2084人


乙类传染病中,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共报告发病424252例死亡2080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及猩红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8%。                                   

 





百日咳持续上升


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了2024年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报告显示,2024年5月,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227286例,死亡2084人


乙类传染病中,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共报告发病424252例死亡2080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及猩红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8%

通过历年数据统计发现,在2024年百日咳发病数显著上升之前,2018年、2019年,全国百日咳报告病例其实就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上升,不过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以来,2020年、2021年由于新冠防控措施对多种传染病的影响,导致百日咳报告病例数明显下降。

今年1-5月百日咳发病数248399例,已超过2005-2023年19年的发病数之和(190566例),如下图。






何为百日咳


百日咳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病程较长,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是全球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至14天,有的可达21天。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至出现症状后2至3周传染性最强。


百日咳一般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如果不加干预,3个阶段加起来通常要持续100天左右。


卡他期主要表现为流涕、打喷嚏、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


痉咳期通常从第2周开始,标志性症状为痉挛性咳嗽,即一连串、严重剧烈的咳嗽(与普通感冒、流感、新冠等引起的咳嗽不同),在痉挛性咳嗽后伴有深长吸气,高调鸡鸣样声音,俗称“回勾”,昼轻夜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影响睡眠;


恢复期一般持续1至2周,咳嗽频率和严重程度逐渐降低。







如何预防百日咳?


为有效预防、控制百日咳的发生与流行,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研究制定了《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方案》规定,做好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照《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对病例进行诊断,并按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24小时内进行报告。


《方案》介绍,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感染者咳嗽、打喷嚏等将细菌播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因吸入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更加易感。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或自然感染,均不能获得终生保护。

专家建议做好这几点


婴幼儿规范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及时接种疫苗是防控百日咳最基本的免疫策略。针对百日咳预防,我国当前使用的是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总共包括4剂次接种,分别在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家长应遵从疫苗接种规范,按时带孩子完成全流程接种。


及时诊断和隔离。

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咳嗽持续2周以上、伴有痉挛、程度剧烈,尤其是咳得整夜睡不着觉、眼睛充血,或身边有类似病例后自己突发咳嗽,应主动前往医院。确诊后要及早隔离,切断传染源。


易感人群做好日常防护。

小孩、年老体弱者、孕妇等易感人群在百日咳流行季,尽量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在公共场所注意戴好口罩,避免跟咳嗽患者接触,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同时保证勤洗手、适当锻炼、清淡饮食,以提高自身抵抗力。